首页 \ 课程列表 \ 润美“瓷”艺术 传承“商”文化 ——走进淮小商瓷校本课程
课程介绍

润美艺术 传承文化

                         ——走进淮小商瓷校本课程

悠悠淮水,源远流长,孕育华夏,文明于兹。在文化底蕴深厚的郑州市中原区,坐落着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校——郑州市中原区淮河路小学。

一、学校教育哲学

我们淮小秉承着润根育人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1. .细化实施

(一)基于国家教材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1-6年级都有递进的美术课程。但仅仅依靠课本的内容,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有一个深度的学习,明显有些不足。

(二)基于学生

美术老师针对几个典型的画种,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学生对课程喜爱程度。结果显示:玩泥巴为排行榜首位。学生对玩泥巴情有独钟。

但美术组老师在一块商讨:在玩泥巴的时候,如何培养学生体能发展、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与学校的课程体系融合到一起。结合这三个问题,我们就网络搜寻到一个极具底蕴和传承的中国文化符号——商瓷。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高度切合的文化核心理念,挖掘地域文化,于是我们的课程定为,土与火的艺术”——商瓷课程。

(三)基于美术五大核心素养

我们选择的这门商瓷课,极其吻合了美术五大核心素养。在《商瓷》课程中,我们通过查资料,了解早在3500多年前被称为商代亳都的郑州,就诞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瓷器——青商瓷。正是青商瓷为人们揭开了世界瓷器历史的篇章。作为以郑州为发源地的商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尊重和珍视文化与传统,能培养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与图像识读能力。对商瓷五种制作手法的学习及图像识读,能够达到美术表现能力。根据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形状特征进行设计,通过学习鼓励学生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动手创造和实践,已达到核心素养下创意实践及审美判断的目的。

基于这些积淀,我们从这门课中链接到了与地域文化的结合点。细化实施共分为2个步骤。

 1.统一目标、精确选题

之前都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组和全体美术老师深入反复的研讨,而在开课之前,我们又听取了家长的意愿,最终《商瓷》校本课程在纵向点式课程结构中,横向选取三、四年级学生,形成体块带动模式。确定商瓷课程主题内容,课程作为一门校本课程,每周一课时,排入学校大课表内。课程根据难易程度递进,共分为6个单元,第一单元:邂逅商瓷;第二单元:初探商瓷;第三单元:文化商瓷;第四单元:趣玩商瓷;第五单元:情景商瓷;第六单元:传承商瓷,共24课时。

接下来,我以一个课例《不同的地标性建筑》,给大家具体介绍我们是如何开展商瓷课程。

2个步骤:针对问题、基础实践

为了把课程做懂、做透,我们定为2+46步教学法。

其中,2的第一步为:活动准备阶段。小组组建,激励研究。第二步为:前置性作业的填写。

4的第一步为欣赏。课上大家共同欣赏郑州的地标性建筑与历史文化。

第二步为探究。不同的课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第六单元《传承商瓷》的第2223课为例,学生对陶泥这种媒材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在探究简单制作技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青商瓷特点。青商瓷演变到现在,我们称之为商瓷,但郑大阎夫立教授在青商瓷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商瓷又命名为郑商瓷。主要特点为:a.釉色的变化与色彩的搭配,b.器型。

第三步为实践。a.与天性的碰撞。在第22课当中,主要以练习五种技法为主,让孩子们创作一些简单小件的建筑作品,大胆释放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向日葵(图1)、面具(图2)等】。在后期孩子们熟练掌握后,保留一部分老成员,同时再引进新的学习成员。我们培养老成员带新成员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引领、学生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教与学方式不一,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性。b.与生活的碰撞。在课堂上我们以郑州地标性建筑为主题,让学生们创作,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新成员小组制作小型的建筑,老成员小组制作大型的建筑【有:二七塔(图3)、中原福塔(图4)、大玉米(图5)等】,这样将郑州本土的商瓷艺术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城市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学习制作中拉近与商瓷的距离,让古老的商瓷文化不仅是博物馆的展品,而变成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品。c.与课程的碰撞。在制作之前,孩子们通过运用数学中的比例知识对所做的建筑进行规划与设计;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开心地哼着自己编制的小曲;在作品完成之后,激情高昂的孩子还对他们的建筑作品赋予一首有韵味的小诗。

pastedGraphic.pngpastedGraphic_1.pngpastedGraphic_2.png pastedGraphic_3.png pastedGraphic_4.png

1              2              3          4        5

拍摄者:张馨、吴黛

《不同的地标建筑》只是我们商瓷课程中的冰山一角,我们的每节课都与各个学科进行碰撞。这是在商瓷引领下,与美术课相碰撞而开发的系列课程。

     pastedGraphic_5.png

商瓷课程《茶具设计》与校本课《壶说茶道》进行的碰撞。课程的开设,让一波又一波的淮小孩子感受商瓷的魅力,使之持久发展,做传承商瓷艺术文化的接班人。

第四步为评价展示。基于淮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我们商瓷课程的评价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这将在下面第三大部分中详细介绍到。

三、评价交流

我们采用的评价方式有:评价的真实性与全面性。

(一)评价的真实性

评价的真实性体现在课堂制作当中的具体实施:a.能运用老师讲解的制作方法、装饰手法完成作品的学生,可以到老师这里换取一块由专业师傅提炼的陶土,供下节课使用;b.在造型设计和制作方法上别具匠心的学生作品,将被拉到基地进行烧制,烧制完以后会把作品放在学校专门的商瓷展示区,供全校师生欣赏;c.心细、手巧,制作出造型别致、装饰美观、精致作品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我校在樱桃沟合作的商瓷基地,切身体验从原料的选择、陶泥的提炼、作品的烧制、上釉的制作过程,在烧制时,如何根据要求选择不同的窑炉。感受自己的作品从普通的陶土,变成带着光泽、色彩的精美艺术品。在学习了解过程中,孩子们一直饱含着对商瓷课程的学习热情,孩子们看到了平时在电视上才能了解到的专业商瓷的制作流程,一张张小脸上充满了惊奇欣喜的表情。

(二)评价的全面性

评价的全面性体现在:课程评价着眼于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基于商瓷课程培养目标设置多元化评价方式,分别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作品展评、参加比赛。

 我们老师针对学生校本课程上课情况制作的评价表,通评价表的填写,学生会非常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在课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pastedGraphic_6.png

四、机制与保障

课程顺利开设是因为学校建立了完善、合理的课程组织机构。为了能够上好这门课程,学校购买了大量的参考书目和课程所需工具,我们还专门开辟了艺术工作室作为商瓷课程的场地,另外学校还会定期聘请专家和校外老师前来指导与培训,同时还有为我们提供专业陶土、烧制大件作品的商瓷基地。

学校与局领导也为我们创造了很多展示性活动,例如:

在郑州市美育展览中的场景,孩子们手把手为来宾进行示范讲解(图6)(图7)。

pastedGraphic_7.png6   pastedGraphic_8.png7   

拍摄者:吴黛

上学期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商瓷课程参加了淮小举办的精彩世界,创造有我——淮河路小学创客教育文化艺术节(图8)。

      pastedGraphic_9.png8   

拍摄者:巴玲

为欢迎国外访问团举办的展览,让国外孩子体验我们美术校本课程的乐趣,进一步提升国际化交流(图9)(图10)。

pastedGraphic_10.png9pastedGraphic_11.png10 

拍摄者:巴玲

我校将孩子们的商瓷作品在我校天井处展示,让孩子们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欣赏与评价。

这是上学年商瓷校本课程结合商瓷工作坊参加的郑州市创客教育文化艺术节成果展的精彩时刻(图11)(图12)(图13)。

 pastedGraphic_12.png    pastedGraphic_13.png    pastedGraphic_14.png

11                  12                    13

拍摄者:陈莎莎

以上就是对商瓷校本课程的总结,之前我们做的是以传承为主的青商瓷,现在是转折期,下一步要发展做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郑商瓷。我们目前正在行走的路,是将商瓷申请非物质文化,让商瓷在淮小遍地开花,走向郑州,走向全国。


查看更多∨